Jody Xiong's profile

Art and Design Magzine


http://www.artdesign.org.cn/
采访&撰文:祝士伟John Wish/刊载于《艺术与设计》杂志2011年11月刊


知道熊超这个名字,是通过互联网,那时候我刚入广告行,像一块海绵一样搜集出色的广告作品,看到《爸爸打我,我打它》、《新闻是有分量的》的系列作品,感觉角度新颖,画面很有冲击力,而且注意到这两幅作品有一个共同作者——熊超。后来,我有一段时间为伊莱克斯这个品牌创作广告,在搜集reference时,看到LOWE上海为伊莱克斯吸尘器创作的《跳楼篇》电视广告,感觉创意大胆而且充满戏剧性,后来又得知这件作品赢得了戛纳广告奖影视类铜狮,而这件作品的创作者,也是熊超。再之后会偶尔在广告杂志上看到他为一些作品做点评,以及一些短篇专访,照片中的他经常穿着蓝白条纹衫,头发梳向一边,一副凝神思考的样子。

    去年,我去DDB上海上班,熊超(Jody Xiong)也在这间公司担任创意总监,于是经常看见他,瘦瘦的,看不出年龄,比照片上显得颓唐一点……大家都叫他“超哥”(是Super man的意思吗?!),有时在茶水间或电梯中遇到,便会讲起他正忙于的创作,眼神中散发出异样的光彩。在创意月会上,听他用浓浓的湖南腔讲述自己的作品,在这样国际化的公司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却又独树一帜。不久之后,他凭借《绿色步行》拿到了戛纳广告节金狮并横扫几乎所有广告奖,在恭贺会上,他的发言简短又似乎有些哽噎,说“如同南非世界杯一样充满戏剧,我度过了从希望-期待-激动-惆怅-失落-感伤-平静-希望-期待-欣喜若狂的2个不眠之夜!没想到老天爷给与我们如此美妙,完美的结果!太激动了…说什么呢?以至于只能把和上次相似度80%的获奖感言重叙一遍……”。

   同为创作人,我也能感同身受,也深深感到追求杰出创意的不易以及背后卓绝的付出,掌声来自众人,孤独却属于自己,每一个在某个领域成绩卓著的人,都会带一点偏执的倾向,也必然要经历独自前行的孤独时刻,以及对结果无从掌控的彷徨情绪,后来更加熟悉一些之后,偶尔会在加班时一起发发牢骚,感叹一下大陆广告人在这样国际公司发展的艰难,或者他拿出为证大艺术超市创作的作品让我看,他讲述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很激动,不过我确实认为那些作品很出色,同时也感觉作为一个在创意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的创作人,他的内心其实有着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的一面,需要周围人的时时鼓励与掌声,也许这也是很多创作人的通病。

    后来我离开DDB去麦肯工作,用中间的空档外出旅行,在南京大学边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特意选了一张印有艺术家凡高图案的明信片寄给他当作farewell letter,在背面写道“您对创意的执着追求,也会让我在广告这条路上获得更多能量……”,的确,他在大陆广告人眼中已经算是一面旗帜,用自己的努力实验了让中国创意达到国际认同这条道路的最大可能。

    这一次长谈,约在上海的雕刻时光,他坐在桌子上,身体有些前倾,背景是咖啡馆白色的墙壁,眼前的他神情好像有些疲惫,格子衬衫搭配牛仔裤,风格Casual而素朴……我们兴致勃勃地从广告圈的八卦开始聊起,有一搭没一搭,谈梦想,谈艺术,谈广告,谈人生……他的神情有时像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有时又似乎变得慷慨激昂,有时又超脱而深思,其间无数次夹杂着他的口头禅“你觉得呢,你知道吗”,我想说“我也这么觉得,我也知道呢(何必这样问我,哼哼)”。


有梦想,就要去实现

   “我之前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武侠作家”,Jody认真地说。他的邻居是一个武侠小说家,所以感觉将来如果能成为一个作家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整个初中都在看书,甚至着迷到走路也在看书,以致撞到电线杆上,后来写了一本《射雕外传》并且亲手绘制了插图,复印后装订起来发给同学们欣赏,没想到却被老师讥笑(也许老师希望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到学习上)。

   “你知道吗?梦想还是需要去实现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他语调略有些坚毅。是啊,我脑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尚是青葱少年模样的Jody,满脑子的刀光剑影,怀揣着那个天真的武侠小说梦,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描绘出打打杀杀的激烈场面,然后怀着得意的神情将复印本小说发给同学们,同时眼神盯着他们,希望换取一句称赞或者一份崇拜。

    读到初三,Jody便立志去学美术,到一所美术高中读书,上午读文化课,下午时间则用来画画,年轻的他好胜心强,在学校里立志做画得最好的一个,常常将手掌当作颜料盘,在湘江边画乌篷船,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绘画作品被学校放在橱窗中展出,看着作品下角的签名,Jody感到分外满足。

    后来他报考了中央美院,专业分通过了,英语分数却没有达标,复读一年后,他考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成为这个系第一届学生,因为学设计学艺术要花费很多钱,而自己不想完全靠家里,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开了一间叫“艳阳天”的画室,那时的他将现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的当代艺术家毛焰视做偶像,会脱光衣服做自己的模特,对着镜子画人体,梦想着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那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我问。

    很单纯很美好。那个理想主义时代有点像电影《立春》的感觉,天是阴的,口袋很空,梦想却很满,留着长头发的艺术家范儿,穿着战靴,听着摇滚……他说。

    96年,那时候的中国涌起一股下海热,很多人辞掉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去广州或海南寻找赚钱的机会。Jody也随着这股热潮来到广州,适逢当时市政府投资3亿修建一个公园,他也误打误撞进入这个公园的设计团队,“还记得我当时设计了一个亭子,是南瓜造型,里面中空,人打开门走进去,阳光照进里面,感觉像坐在南瓜中,有点像童话世界的感觉”,后来他又来到深圳工作,当时的深圳集结了陈绍华、王粤飞那群当时中国一流水准的平面设计师,Jody也开始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排版、字体设计,阅读了很多广告设计方面的书,“但是当时的梦想是去北京读书,于是怀揣着2万块钱去读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研修班”,当时的Jody一边读书一边在一家展示设计公司打工养活自己,为了节约生活成本,他甚至自己手绘了一张公交车票,居然从来未被售票员识破。


每一次创意,都是以前感受的总和

     在北京读书时,有个朋友建议他应该去国际4A广告公司工作,于是在1999年,结束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后的Jody分别向FCB、电通、电扬等国际4A广告公司投了简历,最后幸运地进入最早进入中国的电扬(现在的Y&R)广告,服务国宾酒店、索尼手机等客户,坚信中国有一天创意水准会达到世界等级的Jody并未满足于日常创作,而是痴迷地研究起公司图书馆中的各大广告年鉴,“你知道吗?那时候我以为年鉴中刊载的作品都是正式出街的广告呢”,谈起当年的单纯,他有点自我解嘲。后来,Jody去了达美高跟随新加坡籍知名创意人黄国雄,他坦言黄国雄教他很多,比如“干净到极致的画面风格,对广告字体的理解,对Layout的掌控,专业化的视觉规范……”,期间为中国儿童网创作的“爸爸打我,我打他”的公益广告,得到ONESHOW广告奖入围奖,对于第一次赢得国际广告奖项肯定,Jody说:感到非常开心,当然这也是一种交流,让自己看到自己在世界创意水准中的位置,并且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当时在盛世长城做执行创意总监的林桂枝看到这幅作品之后非常喜欢,于是邀请他加盟盛世长城。“你知道吗,当年的林桂枝在广告圈内基本是神一样的存在,她每年收到的简历,几乎有几米高……”,即使过去这么多年,Jody仍无法掩饰当年被垂青时的那份自豪感,他和林桂枝合作为北京青年报创作了《新闻是有分量的》作品,这件作品也拿到了当时中国广告节的金奖,谈及当时的作品,他说那时候自己已经意识到广告需要“国际化的概念加本土化的执行”,他也因为出色的美术功底和对创意的执着,被林桂枝评价为“全北京最棒的美术指导”。

    2004年,当时已经在TBWA上海担任ECD的黄国雄邀请他来帮忙,于是Jody告别待了7年的北京来到上海,他说离开北京有很多留恋,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看了很多演出,去过很多次三里屯的酒吧,这段日子的自己算是一个地道的文艺青年”。

    在上海,Jody经历了短暂的TBWA和达彼斯岁月,后来去到LOWE上海做副创意总监,并且与导演梁青松合作拍摄出伊莱克斯吸尘器《跳楼篇》,这支电视广告赢得了2006年戛纳广告奖影视类铜狮,这是大陆地区本土广告人赢得的第一尊戛纳铜狮,“等戛纳结果那天整晚没睡觉,当时直接点击铜狮名单,就看到了自己作品的名字……”,Jody对于那次获奖的情形历历在目,他也凭此被当年《Campaign brief》评选为大陆地区最热门创意人。

    后来,DDB中国首席创意官狄运昌邀请他加入,虽然当时DDB规模很小,“可在这种不可预知的环境下,反而蕴含了创作叫好又叫座作品的可能”,后来他在DDB比稿赢下麦当劳,创作出“我就喜欢中国赢”的杰出案例,在麦当劳店门口做了一个大型音响装置,让人们在里面大声喊出“我就喜欢中国赢”活动,超过2700万人点击和120万人注册参与,其中助威短片被英国的《 Contagiou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最佳病毒,并拿下MAA GLOBE全球实效营销奖全场大奖和艾菲金奖。他还凭借用套娃雕塑形式表现反对在孕妇面前吸烟的公益广告赢得了ONESHOW广告奖银铅笔,ADFEST铜奖……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他花了半年时间亲自设计套娃雕塑,可以说用一种跨界的表现形式去创作广告,谈到创作时面临的阻力和困难,他说“一定要将对idea的良好直觉保持到最后,不管别人如何轻视,你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定要确信自己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

    再之后,就是他赢得戛纳金狮并几乎横扫世界所有广告奖项的《绿色步行》作品,他说起初看书时看到绿色脚印,于是想到树木,再想到脚印在树枝上踩出绿叶……一步步形成现在的完整创意,其实是将小灵感放大,用跨界形式进行创新,直至形成真正的big idea, 为达到完美树的效果,拍摄了50棵不同的树,合成一棵最完美的树,这件作品风格是写实的、东方的、抽象的,同时也是跨界的、行为艺术的、海报的、互动的……创意人就像钢琴师,只不过是用视觉等元素调出最美的旋律。

    “我希望每一次做出的东西都不一样,就像电影《阿甘正传》,希望下一个创意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你知道吗?做创意到一定程度,就是之前所有经历、感受、审美、生活、敏感的总和,现在的这一次创作,是你以前每一次经历的叠加,你的每一次失恋,每一次加班,每一次开心,每一次失落,每一次流浪……都融入到你的感受里”,Jody若有所思地说。


广告,让人生的旅行变得更丰富

    时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认为生活大概比时尚更重要,他说“时尚不会让你变的性感,你的经历和想象力才能让你变的性感,而要想得到这些性感没有别的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你得好好生活”,其实工作的经历以及想象力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一种?谈起多年的广告经历, Jody说“做不同品牌,像经历不同恋爱,也像看不同风格电影,让你人生的旅行变得很丰富”。对于深以创作为乐趣的他而言,似乎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已经是一件太刻意的事情,他说“刻意为之的生活是一种矫揉,生活应该由自己去定义,去感受,对我而言,做一件好作品就是生活,不要把职业当作一种负担,要用enjoy的心态去面对它”。

    但是毕竟广告是属于商业行为,很多时候客户为了销售的考量,或者为了迎合接受者的趣味,会刻意选择那些稳健而保守的想法,这样就会给广告创作人非常多的限制,也导致了创作空间的狭窄,谈及这种情况,Jody说“广告属于商业范畴,做创意就像在轨道里玩游戏,但是创意人要尽量提交大胆的创意或想法”。也许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在每次面对客户的brief,都会提交一些看似大胆或疯狂的idea,尽管这些想法有时候会让客户部同事感觉有点out of brief,甚至双方发生争执,但是每次Jody都会尽力去坚持,甚至和客户总监拍桌子、摔电话……,也许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可以让他为麦当劳、雅虎、飞利浦创作的精彩idea得以实现。

    如果世间存在一种理想的广告工作模式,或者找到一家完美的广告公司,可以由创意人完全做主,那该有多么幸福……谈及创意工作中的种种挫折,我和Jody感同身受的幻想起来。之后,他说“也许理想的广告工作模式是没有客户部的,完全由创意人做主,客户的每个brief都没有条条框框,只要特别棒的idea,并且有足够的预算去support,这应该是一个广告大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在的创意模式已经完全改变,广告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挑战系统和打破规律”。“那么我们去找这样的公司上班吧”,我面带憧憬地说。“你知道吗?或许DDB伦敦、W+K阿姆斯特丹、或者Droga5纽约比较接近这样理想的形态,这些公司有很多背景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的人组成,在一起会碰撞出缤纷的色彩”,他也面带向往的神情。

    “有的创作人比较不安于室一点,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媒体传播出去,影响更多人,比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就和媒体关系很好;有的创作人不希望被媒体打扰,默默地安心创作,那么你属于哪一型”,我问Jody。他没有直接给自己归类,而是委婉地说“创意人不应该关在房子中,应该用作品影响更多人,创意人要像斗士,要有探索精神,他的行为本身就是行为艺术,可以影响很多人。广告人要用作品说话,作品是最完美的代言。其实每个人都是品牌,都需要推广自己”。那么你应该属于前一种吧,Jody童鞋,不然之前怎么会在网络上看到你的访谈,看到你给广告杂志做点评……不然今天你怎么会坐在我面前。

    谈及对于创意的理解,Jody也坦言自己和刚入行那几年已经截然不同,现在看来,“创意其实就是一种心智游戏,它可以让生活变得不单调,它的乐趣可以让你忘记这个不怎么可爱的世界……现在对广告的热情变得更深远更宽广,创作广告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影响更多人,影响市场。广告有点像一项运动,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与意识,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不做广告人,就做艺术家

    2011年7月31日,Jody 的《还俗艺术展》在证大艺术超市拉开序幕。他的10余件充满戏剧感和趣味性的巨型作品摆在展厅中,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其中的《日常用品的艺术》系列作品都是体积庞大的、由综合材料制成的立体作品。用生活中各种便宜的日常用品,直接装置于2.5米见方的巨幅油画布上,形成立体的效果。《日常用品的艺术1号》总共使用了6000余颗纽扣来组成少女的脸部特写,以独特的方式重新演绎波普艺术。《日常用品的艺术3号》则以33个耳机、4对迷你音响、2个吹风机、4副墨镜和7个鼠标来还原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豪放与不羁。

     展览序言这样写道“小伙子问我买6000粒纽扣。6000粒哦!开店20多年还从没接过那么大的生意,进货就花了1个礼拜。问他要干嘛,他说做艺术品。笑死了,我这辈子和艺术就没沾过一毛钱关系。但我卖的纽扣能变成艺术品,真觉得特别有意思。—蔡阿姨 什么不是艺术?—毕加索 大家把艺术看得过高了,像浮在天上的云,要仰望的。顶多上面的云太多了,掉几滴雨下来,才落到手心里。然而艺术本应如淙淙溪水,能够供百姓洗菜、嬉戏、灌溉农田,尽情享用才是。回得到民间的作品,才有绵延的生命力。这场展览便是一次给艺术“还俗”的尝试。日用品本身就是绝妙的艺术品,而生活也给了你太多机会成为一个艺术家”。

     展览的主题“还俗”也蛮值得玩味,其实是来自Jody太太的灵感,也契合了他本人的创作理念,艺术完全可以发诸于日常,取材于日常,面向日常人群……创作这么大尺度的作品对于平日习惯于二维世界的广告人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因为帮忙的工人达不到要求,Jody甚至干脆自己赤膊上阵亲自为之。

     这次展览也契合了艺术家宋冬所倡导的“穷人的智慧”和蔡国强“农民达芬奇”的艺术理念,艺术本来就应该是平民的艺术,灵感应该来自生活的智慧,并且影响日常的生活。
那么,如果有一天你不做广告了,会去做艺术家吗?我问。

    “是啊,希望能创作出影响世界的艺术;或者做导演,拍摄一部具有七十年代色彩的电影”,他答。也许正像他在自己微博上的签名,“一个创意人+半个艺术家”,现在的Jody,还停留在全职广告人加业余创作艺术的阶段,也许将来有一天,他的签名会改成“一个艺术家+半个创意人”吗?
其实在DDB,很多客户部或创意部同事,提到Jody,除了对他创作才华的肯定,还会说他其实不太像一个广告人,而是更像一个艺术家。于是我说“你知道吗(终于轮到我说这句话了)?大家讨论到你,会评价说,你不像一个广告人,而是一个艺术家。是不是因为你太偏执,太坚持自己的想法,太衷情于创作的乐趣,太执着于推翻过去……这些特质,真的与艺术家的秉性很相似……”,我担心这个问题会伤害到他的自尊,所以问得小心翼翼而具象。

    他反而笑笑,解释道“也许因为自己比较单纯,所以在行事中会伤害一些人,创作时也会比较自我……但是,我觉得保持单纯的艺术家性格,或者别人说我是艺术家,对我而言,是一种表扬”。


做一个快乐的灰尘,度过虚浮的人生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活法,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广告之外的Jody爱好是看电影,而且基本每天都会看一部,他说“当你不爽时,把自己沉浸于电影中,感觉像是来到了残酷世界的避难所,而且看电影可以延伸自己的生活经验…… ”。“是啊,就比如说平常我们只有一次人生,但是通过看电影的移情方式,也许我们可以获得double或者更多次的人生经验,尽管这种经验是虚拟的……”,我接过Jody的话往下说,然后心里想的却是他刚才说的“不爽”,是因为每天用太完美主义的心态面对广告工作,所以才会在心中累积这么多郁闷块垒,然后要通过看电影的方式驱解嘛,那么,在这种意义上,电影对于他的意义可能主要是心理治愈。

    “我最崇拜的导演是希区柯克,最喜欢的电影是他的那部《精神病人》……”,居然是这一部电影,不是《四百击》,不是《红白蓝》,不是黑泽明,也不是安东尼奥尼,而是这部人格分裂的、恐怖的、隐喻性别与权利的《精神病人》,Marion携款潜逃来到贝兹汽车旅馆,遇到敬畏母亲的旅馆老板Norman,Marion在淋浴时被残忍杀害……看来标榜自己很艺术的Jody内心还有重口味的一面,也许就像村上春树说的“我们为了解自己的心的正确状态,必须不断制作那个房间用的检索卡。也需要清扫、换空气、给花瓶换水。换言之,你势必永远活在你自身的图书馆里”,从年少时的武侠小说,到青春时的摇滚人生,再到现在的情迷电影,不同时期、不同趣味,共同构成了Jody的内心图书馆。

    “那么除了希区柯克,你还崇拜谁”,我问。

    “还有李小龙,我崇拜他的探索精神;以及毕加索,他在用艺术改变世界……”,那么jody你呢,是不是也梦想着用创意探索世界,用艺术改变世界?每个人的偶像都会是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折射吧。

    “你现在幸福吗”,我问他。

     他神情顿了顿,“幸福,也许不是有钱,不是有名,幸福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感觉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看到太阳,见到忙碌的人,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到雨水和温度,就已经很幸福了”,jody,你好“虚伪”,是不是因为你现在已经不缺钱,而且也拥有了足够的名声,你才会有这么超脱的心情去欣赏阳光与雨水的美,去感受空气与温度的幸福?不过也可以看到你淡泊的一面,你对幸福的定义并不是建立在无止尽的对物质的追求,而是一种蕴含于日常生活的感受。

    “也许我只要自己活的很真实,Follow我的想法,保持最真实的内心,就算有天不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害怕,因为你曾真实地活过。就像我一直保持的口音,也许是因为语言天分很差,说不好普通话与外语,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一种天分,可能就会让你丧失另一种天分……所以也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就像石头变成什么颜色并不是取决于它自己,而是因为它经受的雨水和阳光……”。

    是啊,也许只有此刻我看到的jody才最真实,之前听到别人的描述,那只是代表别人的世界观与经验,那只是属于别人的真实;之前看他做过的事,看到的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因为这些事很多时候充满太多意外与偶然,并非完全是心灵意志的延伸;我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一瞬间也即将擦肩而过,成为记忆中的上一秒。

    “那么,此刻你如何看待自己”,我看着他的眼睛,问。

    他向后仰了仰身体,面孔躲进灯光照不到的黑暗处,淡淡地说“熊超只是虚名,创意是虚名,得奖也是虚名,一切都是虚名……人为什么感受到痛苦,因为他把自己看得不够渺小,我愿做一个快乐的灰尘,快乐地度过这个虚浮的人生,只要在刹那之中,享受些许快乐,只要曾经闪亮过,就算沉没到永恒的黑暗,也不后悔”。
Art and Design Magzine
Published:

Art and Design Magzine

Art and Design Magzine

Published:

Creative Fie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