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UIDE TO 20 CRAFT STUDIO EXPERIENCES IN TAIWAN | 手作的人

Editorial
InDesign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專書 《 手作的人—20處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


隨著社會變遷,臺灣人已逐漸意識到文化保存、發展在地化的重要。但是近幾年,仍不時有臺灣文化、手工藝、傳統習俗消失的案例,即使部分的民眾有知覺,但多數人的生活仍然離工藝相當遙遠。因此,這本書希望的便是,#把人們帶到工藝的現場,#透過體驗、#透過感官的認知,了解這些傳統工藝的前世今生,並透過閱讀職人的生命故事,體會對藝術、文化的高度要求與堅持。

編輯團隊採訪了臺灣20家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挖掘出工藝、土地與人交織發展出的獨有故事,將其內容梳理成導覽素材,讓手作體驗成為遊客 #深度認識當地 的一種方式;並成為 #在地人引以為傲、#形塑地方認同的媒介。
在體驗工坊裡,師傅的引導有時是很詳盡的步驟解說,有時,則只給你一塊土、一碗水,要你自己與土培養感情;在不同的工坊中,或拍拍打打、或縫縫補補、或編織、或磨石的期間,「你」與「工藝」之間,再也不只是物件的創造而已,更是互相對話、碰撞、形塑、啟發的一種過程。

在尚未親自體驗前,「工藝」二字聽起來感覺遙不可及,然而當你弄濕了衣服、抹灰了臉後,你會感覺到,其實 #工藝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都可以有這樣的生活。

                   因為
                   只要願意
                   我們都可以是
                   手作人



封面設計概念從書籍內容出發,視覺元素取材自書名《手作的人》,藉由將「書名」轉換為「視覺元素」的動作,對應「#原料」到達匠人手中時,會因匠人們不同的風格、技術、經驗、喜好,而衍生製作出不同樣貌的「工藝品」的手作過程。

視覺表現上,以圖像化的 #書名標準字 為主體,結合早期由排版師手動排版、製作文字的概念,將整體資訊整合出手作的排印感,取代冰冷的電腦排版。
標準字的細節處理,則是想呈現「原料」被轉化為「工藝品」的成型階段,是塊狀的、不規則的、碎落的邊角等形象,因此以「#拼貼」的概念發展,將書名文字筆畫逐一解構,拼貼,以此手法表現本書之核心—「手作」。







PUBLISHING ORGANIZATION    ​​​​​​​發行機關   |  國家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PRODUCERS   專案執行   |   BANK OF CULTURE  文化銀行
chief Editor   ​​​​​​​主編   |   劉玟苓
PLANNER   ​​​​​​​企劃   |   邵璦婷
Assistant Editor   編輯助理   |   周鈺珊、鄧欣容、陳姿樺、陳德娜、尤靖雯
PHOTOGRAPHY  攝影   |   蔡耀徵、張家瑋、黃俊融
writers   內文撰寫  |   周鈺珊、鄧欣容、陳姿樺、陳德娜、林苡秀、楊孟珣、黃思齊、李宛諭、楊喻婷
DESIGN  美術設計   |   劉克韋、謝湘菱
ILLUSTRATION  插畫   |   謝涓娟


A GUIDE TO 20 CRAFT STUDIO EXPERIENCES IN TAIWAN | 手作的人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