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轩羽's profile

大興糕團·清明團子(青团·艾草)

大興糕團|清明團子·八百年前的歡樂

在中國人傳統的認識中,清明節應該是一個悲傷的節日。
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似乎就奠定了清明節“清冷傷情”的情緒基調。
可很少有人知道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等同樣描述清明卻輕鬆歡樂的詩詞——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還有萬眾踏青、郊遊、戴柳、射柳、鬥雞、放風箏、打秋千、蹴鞠(踢球)等種種歡樂,可以說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
南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清明節在寒食後,故節物樂事皆為寒食所延。”冬至後第壹百零五天為寒食節,冬至後第壹百零八天為清明節,清明緊隨寒食,故此清明節的假期就跟寒食節連在了壹起,兩節相連,剛好七天,成為了大寫的“黃金周”。
清明節壹到,“打千罵萬,清明壹飯”,吃喝是最最要緊,也最忙的。
宋高宗愛吃明前的螺螄,忙著派人去各地采購。有壹年清明節,他跟吳皇後壹起用膳,分享湖州知州進貢的“挑青”(去殼的螺螄肉),吳皇後贊曰:“清明螺,賽只鵝”。這句話隨即通過內侍傳入民間,如今湖州壹帶還能聽到此俗語。
皇家如此,民間也壹樣忙吃喝。江浙百姓愛在清明節制作“青團”和桃花粥,溫州人忙著做綿菜餅,福建民間流行吃潤餅,等等。民以食為天,南宋人篤信這個理,“清明大似年”,先把嘴巴忙完了再說祭祖的事兒。
清明節如何娛樂,南宋人也是挖空心思的,踏青尋春自是難免,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說:“清明節,公子王孫富室驕民,踏青遊賞城西。”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載,人們借清明上墳的機會,在郊外踏青聚會,以至“四野如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圃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可以看出,古人已經把祭祀、遊樂結合起來,因為祭祖要到郊外,所以祭祖之余又可以踏青,而且往往把這種踏青作為清明節的重頭戲,使得肅穆恭敬的清明節增加了回歸自然、享受人生的世俗內涵。
而除了春遊,踏青豪華套餐裏還包括了各種遊戲活動,如蕩秋千、玩蹴鞠(足球)、放風箏、鬥雞、舉辦蠶花會、野餐,其豐富程度不輸於如今的年輕人。
相比之下,在如今網絡時代的人山人海中,人們的勁頭似乎遠遠沒有古時來的有趣——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委託方:大興糕團

設計:釋空視覺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青团·艾草·清明
大興糕團·清明團子(青团·艾草)
Published:

大興糕團·清明團子(青团·艾草)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