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dyCreative 好心地文創's profile

在地工藝進化論 The Tranformation of Community Craftsmanship

關於展覽  About

社區構築在同一區域內的人群上,人們共享著同樣的文化和地理資源,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描繪出社區生活的樣貌,隨著時代的演進,不同的社區之間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底蘊,結合在地的資源更順勢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工藝,由土地長起的每一步,人們走得穩健踏實,社區的與時俱進,也照映出在地工藝的發展軌跡。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共同致力於農村再生與推廣社區工藝,自103年起便透過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陪伴社區成長茁壯,透過農村培力方案扶植地方工藝師的傳承與培訓,藉由社區產業方案協助社區開發地方特色工藝產品並行銷全世界,今年更加入了體驗經濟方案,期望社區集結在地產業、工藝體驗與文化特色,發展出新型態的經濟效益。

社區的工藝總是帶著人情味,工藝師將手心的溫暖傳遞在產品上,盛產竹的地區發展出竹編製品的社區,流傳多年的染布技法也讓地方的人們運用染料做出形形色色的織品,冉冉升起的濃煙訴說著此地的窯燒陶藝,經濟的發展更讓盛極一時的藺草產業留下許多輝煌的印記。有別於工廠的冷冽與制度化的生產,一般工廠在製造的過程中會排放出許多廢棄物質,不論是原料的損耗或是不良品的汰除,有時甚至在製程中還會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污染。在地社區的進化,正是改變這種線性經濟結構的方式之一,透過運用在地生產的原料或素材,手工製作出少量且獨一無二的工藝產品,也能降低製程中的不良率,讓原料獲得充分運用,並且達到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的循環經濟理念。

大地
土壤是生命的搖籃,如同母親一般,堅韌又柔軟。大地孕育出人們生活所需的一切,用雙手塑形化作日常,將大地敦厚質樸的特性揉合進土的造形藝術中,形塑出最溫潤的社區工藝。

Material/陶
土的工藝從石器時代以製陶用於生活用品至今,逐漸發展出更為多元的工藝產品,製作過程中的變數可能會隨著隨著土壤的黏性、雜質含量,窯燒和用釉,再加上工藝師的塑形設計,而呈現出不同的色澤、質地和使用方式。目前常見的產品如茶具、食器、花器擺飾等,也有以紅土成磚的工藝品。

參展社區: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發展協會/南投縣中寮鄉永福社區發展協會/南投縣集集綠色隧道文化觀光促進會/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萬物
大自然是渾然天成的設計師,植物是畫筆,能賦予萬物色彩,更是最天然純粹的染劑,舉凡植物的花果根莖皮葉等,都可能萃取出汁液並用於布料染色。每一件染布作品都能夠染出獨一無二的紋路與色澤,誠如自然萬物的法則,渲染出最繽紛的社區工藝。

Material/植物染
植物染是一門古老的工藝,3000多年前的周朝已有設置官吏「染人」專職負責染的技術與生產。植物染現多用於服裝或飾品的染色上,因為是從天然植物中萃取出來的染劑,也是對人體最無害的顏料。

參展社區:南投縣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臺中市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

質感
看見工藝的原料,嗅聞原料的味道,工藝品的質感除了來自作者的雙手,也來自於原料傳遞的天然質地。有別於工業化的量產製造,手作工藝讓原料融合了手心的溫度,傳遞工藝家的細膩與感性,連結到人們的情感記憶,並透過身體五感的細細品味,進而能體會工藝品傳遞出細微而珍貴的質感。

瑰寶
每個地方都有獨樹一格的文化與風景,這些特色融入當地人們的生活記憶,烙印在腦海裡,透過雙手傳遞在社區的工藝產品上,成為珍貴而美麗的寶物。社區裡的瑰寶源自於在地文化的養成,每一件工藝品都能訴說社區裡的一個故事,這些與社區人們共榮共存的記憶,運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保留下來,也讓社區裡的文化得以流傳。

參展社區:
南投縣仁愛鄉松林社區發展協會/南投縣鹿谷鄉竹林社區發展協會/苗栗台灣藺草學會/彰化縣二水鄉源泉社區發展協會/彰化縣大村鄉新興社區發展協會/臺中市西區大忠社區發展協會/臺中市豐原區豐田社區發展協會/臺南市六甲區林鳳社區發展協會

與大地為伴——跨媒材實驗室

以陶土作為主要媒材,本次實驗融合來自社區提供的各式工藝原料,舉凡玉米葉、竹、藺草、月桃葉、蚵貝、稻草等,透過陶藝家的手揉合入土,創造出與社區原有不同的工藝屬性,做為跨媒材的實驗,也體現工藝媒材的多元性與可塑性。

工藝家簡介
劉于祺,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大學時期習陶於李佩蓉老師,並於在學期間確定陶藝為一輩子的志願。目前創立陶藝品牌「于時 Yu’s Ceramics」,專注於品牌產品研發、製作與販售,同時也在陶藝的路上努力前進。

工藝社區設計工作營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協助農村工藝社區進行工藝產品的推廣與開發,特地辦理「CC Design Workshop 工藝社區設計工作營」目的在於協助工藝社區進行產品打樣的開發,並邀請相關領域的講師協助指導。工作營採取三階段的形式進行,第一階段以創造性發想及提案課程為主,從產品系統性的開發設計,由產品市場與設計領域的講師帶領,完成初步的設計草案,回到社區進行產品的打樣。第二階段為第一次作品打樣提案並檢討,透過樣品的提案與業師的修正建議,逐步朝向完成品前進。最後,第三階段則是經由兩次樣品的檢討修正,提出達到具有市場性的創新設計產品。

南方
台灣的南方有著豐沃的地理資源與人文歷史,嘉南平原孕育了大地萬物,高屏溪則沖積出文化的洪流,使得南方的土地有著不同於他方的風光明媚。臺灣工藝由北到南因著不同的地理位置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風格,而純樸的南方社區總是能夠讓作品在工藝師溫潤的手中韜光養晦,並在生活與美學中傳遞人情味。

參展社區:
台南市月津文史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嘉義縣茶文化協進會/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雲林縣元長鄉鹿北社區發展協會/嘉義縣三界埔文化發展協會/嘉義縣台三產業發展協會/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社區發展協會/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循環
如果說循環是一個圓,天地是循環,節氣是循環,生命也是一個循環。圓在漢字裡有圓滿、圓融之意,對萬物而言更是一種循環的狀態。展場結合圓的結構形塑循環概念,以季節、顏色呈現社區工藝的各類特色,由春入冬、由淺至深,社區工藝與生活相關,取材於天,用之於人,終止於地,生生不息。

參展社區: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綠野香坡農村發展協會/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保證責任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合作社/苗栗台灣藺草學會/苗栗縣農村聚落發展促進會/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發展協會/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

不紙式工藝——跨媒材實驗室
以紙纖維做為主要媒材,本次實驗融合來自社區提供的各式工藝原料,包括竹、灰釉、陶片、香蕉絲、柿染布等,呈現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循環概念,透過纖維工藝家的手抄紙創作,延伸紙質的跨媒材實驗,把紙的溫潤與質樸,化為生活的循環美學,體現工藝媒材的多元性與可塑性。

工藝家簡介
研讀工科的背景,李奎稷有著手作職人的靈魂,在環山群繞與青翠的田野間,小小的工作室裡創作出許多對紙的熱愛與情感,還有許多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創作,讓創作的路帶給自身許多不同的經歷與體驗,手作更是一種熱愛的堅持。

在地工藝跨域交流
日本福島縣三島町是一座不到2000人的小鎮,當地世代流傳的手編織工藝,由工藝師從生活環境中取材製作,不但品質精湛獲得福島縣官方精品認證,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傳統工藝。透過日本地方創生的政策扶植,讓社區的地方產業再生,此次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邀請下來台簽署友好交流協定書(MOU),展現台日工藝交流的積極互動。


策展人|黃奕杰






在地工藝進化論 社區參訪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 南投展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 高雄展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 台北展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_日本展

在地工藝進化論 日本工藝旅行影片

在地工藝進化論專書 

在地工藝進化論系列影片 大地為母篇
在地工藝進化論系列影片 循環經濟篇
在地工藝進化論系列影片 傳統創新篇
在地工藝進化論 The Tranformation of Community Craftsmanship
Published:

在地工藝進化論 The Tranformation of Community Craftsmanship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主辦2018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透過扶植地方工藝師的傳承與培訓,協助社區開發地方特色工藝產品並行銷全世界。社區構築在同一區域內的人群上,人們共享著同樣的文化和地理資源,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描繪出社區生活的樣貌,由土地長起的每 Read Mor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