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念澄's profile

【Curating】透明體

《透明體》—— 一個肖像攝影與策展計畫
 
展覽:201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畢業展
 
計畫合作組織團體:台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師大性壇社,以及自願參與拍攝議題者。

創作過程:以影像紀實與口述訪談紀錄的方式,邀請對議題有參與意願者,
透過兩到三組不同的服裝/身體意象呈現自我對於性別角色或是性別特質的詮釋。

 

關於作品
 
「透明」作為一種光學的物理屬性,穿透的材質會使其呈現與環境融合的狀態。用在《透
明體》這個主題概念來呼應伊莉莎白.諾爾- 紐曼的社會學文本《沈默的螺旋:一種大眾觀
點理論》(The Spiral of Silence: 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 Elisabeth Noelle-
Neumann,1974),選擇在主流意見之中消失的聲音,並不是不存在,而是暫時讓本體轉換
成透明的特性。
 
「意見的表明和“ 沉默” 的擴散是一個螺旋式的社會傳播過程。也就是說,一方的“ 沉默”
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使“ 優勢” 意見顯得更加強大,這種強大反過來又迫使更多的持不
同的意見者轉向“ 沉默”。如此迴圈,便形成了一個“ 一方越來越大聲疾呼,而另一方越來
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過程”。」—節錄自《沈默的螺旋》

《沈默的螺旋》在生活中往往是對於議題事件的輿論現象,像是對於事情真相的認同與否,
或是媒體所形構的公共輿論行為,是一種開放式的自我表述圍繞著議題。但是群眾是否真正
參與這個事件、改變事件了?還是只是對議題發表意見而已?參與是一種政治性的行動,而
輿論的自我表述,往往只是不在事件當中的主觀想法。

透明(透明化)是否為一種社會參與過程中的自我異化行為、進而延伸成一種存在的狀態,
是這次的策展的過程中主要的思考議題。社會少數存在於許多社會的現象,只是我們從未去
正視它而已。而在這次的攝影主題《透明體》中選擇身體意象的兩大主題:「性別身份」以
及「身材的審美」,透過被拍攝者的分享,使用攝影作為媒介紀錄每個當下,試圖去談論在
群體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中,個人選擇性沈默的對於自己身體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態度。
 
--
 
設計是大眾化的。我們好奇的是,設計師如何去構思、形塑這樣的大眾美感?創意生產中
設計參與了哪一個環節?反觀自己的創作,在這樣大量的資本消費環境下,選擇用影像來
開闢另一條途徑,是試圖能將對話與討論聚焦於影像本身再現的「真實」,將力量回歸於
媒體所能帶來的閱讀經驗,站在生產的後端來看待這些已經既有存在的美感,透過被拍攝
者自身的展示與語言來反覆辯證:「是社會形塑了我們,還是我們形塑了社會。」從每位
受訪者切入談論的文化面向,慢慢建構出這本作品想要談論的「主流體系中消失的聲音」,
針對強勢文化在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對於生命所造成的改變來討論普遍的二元思惟中的
另一種可能性。
 
 
最後,綜合身體意象與媒體設計的「並置」,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面對”You are what
you wear” 的命題,一個人的多種面貌可以任意切換,身體的事實卻是與身俱來的存有。
即使我們的精神理想從未實現,精神理想也可以是一種透明的、物質化的媒體產物。

計畫發想:Eric Loo, Nien-Cheng Wu
攝影:Eric Loo
編輯:Nien-Cheng Wu
裝幀設計:Eric Loo, Nien-Cheng Wu


 
【Curating】透明體
Published:

【Curating】透明體

The Invisible is a photography book design and exhibition curating based on social gender identity documentary.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