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hoo chen's profile

宋刻专题 01:《大学章句》

宋刻专题 01:《大学章句》
雕版印刷于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彼时官方刻书事业兴盛,并准许民间依据「官本」翻刻图书。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等都曾参与雕版印刷术的创作与推广,让宋刻书体在审美上得到显著提高。北宋至南宋初期,刻本书体以摹唐楷为傲。南宋中期,各地域风格开始有所区分——两浙崇欧体,川渝尚颜体,福建兼具颜体与柳体。晚期,大多流于程式化。

此本是宋代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晚年修订的《大学章句集注》,为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此本精校精刻,字大行疏,是现存最早,且错误最少的本子。
《大学章句集注》整体高二十五厘米,宽十七点五厘米。每半页八行字,每行十五字。竖版排列整齐,字与字之间具有连贯的节奏关系,天头与地脚呈二倍关系。
根据一些理论书籍,得知雕版笔法与刀法两个层面,也有透过刀锋看笔锋的感觉。笔法追求在线条浓淡、粗细、快慢、曲直等书法意义上的艺术变化,而刀法与笔法的最大不同,即使用工具的改变,刻工需要根据不同的木质纹理、书写顺序、方格大小等限制因素,使用合适的力道进行雕刻,与笔法在灵活性上产生的形制是不同,刀法出来的会更显凌厉些。

《大学章句集注》的刀法,大胆利落,起收笔浑厚不沉闷,方头的收笔显得俊逸洒脱,整体具有颜体风骨。
单个字形中,横笔显得尤为洒脱飘逸,起收笔尖起方收,造型上别具一格,行笔产生的线条如弓弦一般紧绷。
在阅读《文字部》时,印象最深的一个认识,就是封闭型“口”的重要性,这个部件包含了横、竖与折笔三者的独立形态与穿插关系,因此对《大学章句》中“口”的造型比较关注,折笔的力道是与其他笔画之间做匹配的重点。
最后是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提取出左右、上下、独体、左中右等多种结构的字,进行横向排列,取一个中间值,便是字框的比例。
根据描摹的方式,得出雕版中所有的基础笔画,这一步尤其重要的是耐得住性子,要观察到位,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
根据这种方式其实就可以延展出两种设计方法,本篇文章也将两种方式都用实践的方式做出解释。

第一,原样描摹,即根据本子的原貌原汁原味地进行描摹,然后组字,让字体的风貌基本与本子相吻合,要想做好,难度十分高。(这里留的疑问便是,笔者个人感觉怎么做都无法超越原作)
第二,对已有笔画、结构进行二次加工,这个方法可以介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与想法。例如笔者《格物宋》中做的尝试,将刻本中犀利、豪迈的气质提取出来,在多变的笔法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融入作品。与此同时,为适应长文本的阅读习惯,在原基础上保留稍扁的字型,扩大中宫,在长文本阅读时也可以感受到透气的舒适感。细节上传递古韵、犀利的风格,在整体上保持通透的呼吸感。(此版本已入选19届APD亚太设计师年鉴)
写在最后,这是笔者第一次对字库字体的尝试,也是第一次对宋刻本比较深入地剖析,很多地方还欠缺学习,在制作中看到很多优秀的字体也会动容,感触自己还需要汲取更多的知识,研究出更高水准的作品。一般来讲,不会这么深入的剖析自己的作品,分享如此详细的设计方法与思路,但是只有对自己的过往深入解读,才能获得更多经验。设计不易,字体不易,还望尊重原创,共勉。
参考文献:
【1】宋代刻本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笔法”与“刀法”为例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           学院;秦嘉霖、刘维尚;2021年.
【2】楮墨气韵璨目 再造国宝精品 ——《宋本大学章句》编辑手记 ;姚 欣;2021年.
【3】中国古籍版刻审美研究;何亦邨;2022年;
【4】四书集注;书格;2021年;
【5】大学章句集注;朱熹著;1217年
宋刻专题 01:《大学章句》
Published:

Owner

宋刻专题 01:《大学章句》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