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椛 舍's profile

《客倉 unLock3-保存食展》| 策展、空間設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客倉 unLock 3-保存食展》​​​​​​​​​​​​​​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Romantic Route 3 |飲食實驗計畫
探索保存食的由來

對於客家飲食文化,我們的認知從陌生到熟悉,從模糊到清楚,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客倉,如同來到封存的時空,等著未來人解開這些遺留下的知識,從未來視角踏進這裡的我們,一步步巡著線索,拼湊這些智慧的結晶。蒐集著台三線上人們的故事,讓我們開始認知,一個物產品種只要有一個特殊的特性,就值得被關注,被保存。原本被鎖上的空間即將再次被開啟,每一扇門後的線索代表著經典北客人的智慧,用我們自己的理解視角,再一次植入心中。

Our understanding of Hakka food culture has transitioned from unfamiliarity to familiarity, from vague understandings to clear appreciation; it is a process of exploration. ”unLock 3” imagines entering an enclosed space with cabinets containing locked Hakka wisdom on food preservation. Each of our five senses serves as a key, unlocking the knowledge safeguarded for future genera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 from the future, we are following the flues to piece the snippets of wisdom together.The stories on Route 3 allow us to collect clues from locals and realize that all produce deserves to be cherished and preserved.The locked space will be opened once more. Behind each door are clues that embody the wisdom of the northern Hakka people. Through our own understandings and perspectives, the displays invite visitors to implant their wisdom once again into the deep corners of our hearts. ​​​​​​​
主視覺設計概念 Visual Concept

畫面以置物櫃中的客家保存食,呈現封存智慧的空間意象。影像使用微鏡面的銀鉑紙反射其物件,傳達觀展者與被觀看者的關係。看似失焦到聚焦、模糊到清楚,如同鐵櫃打開時的觀展理解過程,並以方格狀的空間意象構築標準字體。
這是一個必須藉由「聲音」
來拼湊線索尋找答案的展覽

在客倉裡,每個答案皆有三項線索,
分別藏在B區、C區、D區的置物櫃中。
櫃中的每段聲音,皆來自台三線上的地方阿婆、種植專家。



A區|三道具代表性的客家料理

菜餚呈現,勾起人們對客家菜的印象
語音:
「歡迎各位來到飲食實驗計畫《保存食展覽—客倉》,您面前的三道料理,是日常在餐廳所吃過經典的客家菜餚,包含菜圃蛋、桔醬白斬雞與梅干扣肉。在製作這些菜餚當中,又有什麼飲食文化,隨著生活的改變,而值得被我們更關注呢?接著邀請您進入後方的展區,開啟保存置物櫃,在手機上先輸入「0」、「置物櫃編號」,打開櫃子,聽著聲音線索,跟著引導前往下一區,猜猜看拼湊起來的線索究竟會是什麼?隨著線索提示,打開您對保存食從模糊到清晰的想像,一起認識台三線所保存下來的客家智慧。」



B區|感受未知,觸摸「恐怖箱」

將保存食放入恐怖箱中,透過觸覺、嗅覺去拼湊答案​​​​​​​
示範B03語音|阿金姐工作坊-阿金姐:
「它在餐桌上,最經典的就是搭配三層肉、雞肉。客家人將自己養的雞、拜拜用的三層肉,沾著它一起吃,可以去油膩。自己種的高麗菜、大芥菜,也能沾它,讓一整桌的菜餚吃出各自的風味。」



C區|尋找答案,保存食製作器具

用保存食「製作器物」拼起線索,打開櫃子,看見這個物產的器物線索,可能是削刀、竹匾、竹竿。​​​​​​​
示範C09語音|阿金姐工作坊-阿金姐:
「以前客家人都用酒瓶來裝它,再到一點酒防霉。我是用寬口瓶,經過抽真空、殺菌,保存兩年絕對沒問題。」



D區|物產的源頭,呈現「種子、嫁接」

打開櫃子,看見Epoxy裡封存著物產們的種子與插枝,代表保存食最初的樣貌
示範D03語音|阿金姐工作坊-阿金姐:
「 這個物產在新竹縣為最大宗,它適合生長在丘陵地。所有柑橘類,都需要用它來嫁接。它是所有柑橘裡面最酸,但也是最香的。」



取得種子
帶著保種的責任,帶走知識
帶走感受,帶走行動​​​​​​​

最後,依照提示,前往最後三格櫃子,櫃子裡放著三款種子,分別是肉甲芥菜、紅頭金交蘿蔔、豇豆。
語音示範D16|台灣飲食研究者-徐仲:
「一個以保存食為主題的藝術策展,談的當然不僅只是美好的味道,相信各位透過這個展覽,從三道經典的客家料理、食物所對應的味道與器具,最後手上拿的三款種子,或許我們可以想想,當我們在台三線上旅遊,沿路所經過的客庄,在這三個種子的交錯下,建構出怎樣的文化呢?而所謂的文化,不僅是種子與餐桌的關係,還在於「品種」。您了解手中的品種嗎?它又建構出怎樣的文化呢?感謝您前來觀展,希望藉由客倉,讓您看見美好的客家文化。」



保存食圖表|客家封味與風味的延續起手式

RELAB:「一頭栽進滋味百變、情感豐富的客家封味前,可以先回到這門藝術最重要的三種大自然賜予的原料-陽光、鹽巴、時間,愈強大的魔法通常愈簡單,客家封味就在這三種天然的原料之上堆砌出千變萬化的味緒。」​​​​​​​
將剛才打開的B區、C區、D區的置物櫃,對應圖表上的解答:B03 > C09 > D03,答案是「桔醬」。
在台三線的北客族群,大多生活於平原和丘陵地,平原常見的保存性食材是芥菜、蘿蔔、豇豆、黃豆,丘陵常見的保存性食材是酸柑、桶柑、虎頭柑、桂竹筍和柿子,不論平原或丘陵皆常見的畜養動物是豬與雞,以此十三款食材,詮釋客家人的美好餐桌。
▧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新竹縣政府。苗栗縣政府。臺中市政府
▧ 協辦單位| 台灣設計研究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 總策展|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左腦創意。 
▧ 策展單位|拾椛舍工作室。鴻梅文創 或者 
▧ 策展統籌|張巧欣、陳添順、王詩鈺 
▧ 資訊設計|RE:LAB 資訊設計顧問公司 
▧ 飲食顧問|徐仲 
▧ 執⾏團隊 
⨀ 企劃設計|張巧欣@拾椛舍工作室 
⨀ 田調執行|張巧欣、邱郁慈@拾椛舍工作室 
▧ 視覺設計統籌|拾椛舍工作室 
▧ 主視覺設計|黃婕 
▧ 主視覺攝影|黃仲瑜
▧ 空間贊助|鴻梅文創 
▨ 空間攝影|李建霖 
▨ 聲音剪輯|彭治崴 
▧ 印刷|承富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 在地合作單位|猛男農夫、阿金姐工作坊、乾庄稼人、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藝欣山莊、南埔社區發展協會、美東號醬油、農友 呂春生、阿煥伯食品企業社、邱美慈女士
《客倉 unLock3-保存食展》| 策展、空間設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Published:

《客倉 unLock3-保存食展》| 策展、空間設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