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 Susan's profile

2020 嘉義製材所AR導覽App插畫美術設計

2020 嘉義製材所AR導覽App插畫美術設計
1912 年阿里山林業鐵路通車到二萬平,阿里山上的大量原木開始運下山。1913 年竣工的嘉義製材所,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佔地範圍最廣大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負責貯存、加工阿里山上砍伐下山的木頭。因規模廣大且擁有當時歐美最先進的設施及技術,而有「東洋第一」的稱號。嘉義製材所App結合AR技術搭配動畫,讓每一個人皆可透過手機或平板一覽當年原木到木材的製作流程,以活潑生動的故事內容及精緻的3D建築影像,帶領大家一睹嘉義製材所的歷史場景。

「嘉義製材所」導覽App透過AR技術搭配動畫,可以讓遊客一覽從原木到木材的製作流程;提供中英日三種語音版本,不管是IOS或Android系統皆可免費下載

日語版連結:https://reurl.cc/Yj60OX
APP功能介紹:
-三種導覽模式
分別為劇情式導覽、AR導覽與圖文導覽,您可以隨時更換導覽方式。

-享受AR體驗
在嘉義製材所園區裡設有10個AR偵測板,掃描偵測板,將可重現的嘉義製材所的歷史樣貌。

-劇情導覽
讓您從木頭視角完整體驗嘉義製材所的歷史與故事。

-AR導覽
AR導覽讓您透過螢幕,實地體驗製材所歷史現場。

-圖文導覽
圖文導覽提供最詳細的歷史資料,一次看個過癮。

-園區地圖
地圖頁面提供園區地圖,散步在嘉義製材所。
森寓工作室於2020年與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合作「嘉義製材所」AR導覽App美術,主要負責插畫圖像繪製與設計。

以同繪本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同時為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並以「木材」第一人稱、活潑生動的敘述口吻來引導使用者們認識嘉義製材所悠久的文化歷史故事文字由雲科大團隊之傅秋瑜專案經理所設計撰寫。

故事分為九個篇章:
第一章:製材的啟程
第二章:運送的鐵路
第三章:坐上送材檯
第四章:暫時休憩
第五章:鍛鍊的開始
第六章:乾燥蒸氣浴
第七章:木屑再利用
第八章:自產發電
第九章:木材之都
製材的啟程:
令人期待的日子終於來了!今天我要搭火車下山到嘉義製材所。阿里山林業鐵路沿途美麗的風光,真是讓人身心舒暢啊!
早就聽說製材所所有最先進的設備,像我一樣的原木都能在那裡得到完美的處理,變成有用的木材。想著想著~心情也隨著火車的振動而雀躍起來!
運送的鐵路:
不知不覺中火車從蜿蜒的鐵道緩緩來到平地。當我看見幾棟建築物旁推放許多原木與木材,地上也鋪設著軌道,心想:這應該就是嘉義製材所了。
「我是阿才,由我為大家服務。」
工場裡的阿才自我介紹。我發現周圍有許多運送木頭的軌道和牛車,載著木材四處運行,好期待之後的冒險啊。
坐上送材檯:
「這棟建築是製材工場,我們要先搭送材檯上二樓喔!」阿才指著斜塔的送材檯。阿才接著說:「因為機具很大,所以一樓放置機械,二樓才是製材室。來!大家排隊上去囉!」
在等待的日子裡,一天晚上,轟隆聲響,一陣天搖地動,發生了大地震!地震後的餘震,竟讓製材工場損壞嚴重的倒塌了。大家只好先停工,木頭們也只好暫停鍛鍊了。
暫時休憩:
阿才只好操作著天車,用吊猴將我們分配到水中或地上休息,我才發現這裡有好多泡著原木的水池。
水裡的檜木哥哥一臉舒服享受地招呼我:「泡個澡對我們可是有好處的呢!」
阿才貼心地說:「依照原木不同的特性,我們安排了貯木場與貯木池兩種休息區。」
鍛鍊的開始: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待在休息區裡看著新工場的搭建。一層樓的木造建築取代了原本的三層樓鋼筋水泥。完工後的第二代製材工場真的不一樣了!
這一天,阿才操作天車帶我進到了全新的工場。在變身前檢尺員幫我聊了身高、腰圍,做了註記。終於要進行鍛鍊了!我不禁興奮地想像著未來~
乾燥蒸氣浴:
我成功化身成木材以後,再跟大家一起依照種類和級別分別處理。阿才說:「再來要去乾燥室,在那裡大家身上的水分才能維持完美的比例喔!」
上了檯車,沿著軌道慢慢通過乾燥室。裡頭的高溫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
但也成功保濕呢!「哇嗚!好像在做蒸氣三溫暖唷」我覺得自己換然一新。
木屑再利用
阿才指著地上的木屑,得意地說:「木屑可是有大用處呢,在早期都存放在鉅屑室裡備用。」我看鉅屑室像座高腳屋,好奇地問:「木屑要怎麼送進去?又怎麼拿出來用?」
「在第一代製材工場時期,有輸送帶連接到鉅屑室,然後再從另一條輸送帶被送到動力室。」阿才解釋著。
「木屑的用處是什麼啊?」
「給你一點提示,看到動力室一旁的煙囪嗎?」
阿才賣了個關子。
自產發電
原來,木屑是用在動力室裡當作燃料產生蒸汽,進行火力發電。
「雖然現在動力室已經停止運作了,不過早期能夠運用木屑來發電,不但讓工場用電充足,還能供應給周圍的員工宿舍呢!」阿財解釋著。
「製材所當年從國外進口最新的汽力發電設備,比日本本書還要先進!」
阿才繼續說道:「煙囪連接著動力室的排煙道,利用煙囪效應排放燃燒後的煙和熱氣。」
木材之都
神奇的製材所旅程,終於來到了最後階段了~
陸續有商人前來帶走各種木材,有的搭火車、有的搭船,甚至飄洋過海到國外。
而不時都可以聽到:「嘉義真是享譽國際的木材之都!」
阿才高興地對我說:「恭喜你完成了美麗的變身!」
有個商人抱起了我,稱讚說:「品質相當好喔!」
我在阿才祝福的微笑中離開製材所,又將開啟另一段有趣的旅程。
嘉義製材所APP中的園區地圖,可讓使用者了解自己使用AR時的所在位置。

人物設計
包含出現在嘉義製材所故事中的主角「阿才」、製材工人、伐木工人、日本商人等等。
嘉義製材所文史建物 

第一代製材工場
第一代製材工場是鋼筋水泥的三層樓建築,一樓是動力機械及木屑的放置處,二樓是裁切木材的製材室,三樓則是打磨鉅片的目立室與機械修繕室。蓋到三樓是因為當時引進九呎帶鋸機,高度約6.3公尺,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高度與空間才能安裝。

天車與起重機
嘉義製材所能擁有「東洋第一」的美稱,其原因之一就是幾乎所有的工序都能以機械取代人力,例如引進能夠搬運巨大原木的「天車」,以及德式起重機「起水仔」等自動化搬運設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代製材工場
第二代製材工場為一樓建築,重建時挖掘了一條水道連結貯木池,方便透過水道與鐵軌兩種方式,將原木送進工場加工。
乾燥室
嘉義製材所使用的人工乾燥技術,有「烘房」的隔室式與「乾燥室」的漸進式兩種。前者會有多間分室,以固定不動的方式進行乾燥,可用於不同種類的木材。而後者則會將木材水平推放檯車,在乾燥室由入口漸進移動至出口,以熱氣對流的方式帶走水分,主要是用來乾燥單一種類的木材。
動力室在第一代製材工場時期,需要依靠大量電力以達自動化,嘉義製材所動力室的火力發電廠燃燒的原料,便來自於製材工鉅木所產生的木屑,貯藏木屑的地方便是鉅屑室。

2020 嘉義製材所AR導覽App插畫美術設計
Published:

2020 嘉義製材所AR導覽App插畫美術設計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