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9's profile

台灣女孩16歲

台灣女孩16歲特展​​​​​​​
16-year-old Taiwan Girl Special Exhibition
       意想不到的,很榮幸這次能在國際女孩日替行政院性平處繪製「台灣女孩16歲」特展的插畫,在2011年時聯合國宣佈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而這次收到這張插畫邀稿時我大感驚訝,「欸?難道我又被當成女孩子了嗎!」,這個我總是碰到的可愛小意外不禁瞬間又跳了出來。
但我認為正是在於不同性別都能同樣的重視、尊重、與培力女性,才是這個日子的核心意義,因此我對於此次能夠替台灣女孩16歲繪製插畫感到意義非凡。
希望各位週末都能抽空去看看這個充滿意義的展覽,理解台灣女性為了爭取平權付出了多少的奮鬥,跨越了多少的困境,儘管目前社會已經大幅進步,但歧視、刻板印象仍然存在於各式各樣的地方。希望台灣能夠成為一個讓任何人都不必為了他人的目光而改變自己的良善之地,願每個女孩都能夠勇敢的活出自己。
1.1930年代 日治時期的台灣女孩
2.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經歷現代化的洗禮,女性自覺思潮的興起
3.女性著名的口號:我們做得到!
(左)
1.台灣婦人界 女性雜誌
2.台灣第一位女歌手 純純
3.當代摩登女鞋款 露趾高跟鞋
(中)
1.純純的跳舞時代 黑膠唱片
2.黑膠唱片機
(右)
1.畫架
2.復古播放機
3.復古電視機
(左)
1.台灣16歲特展女主角 吳阿好
2.吳阿好的母親
3.吳阿好的父親
4.日治時期建築
5.吳阿好二兄三姐一家人
(右)
1.公學校,小學制服沿襲日本設計流傳及影響到現代仍看得到
2.公學校的課桌
3.日治時期的台灣菁英份子不是醫師就是公學校教師
(左)
1.拜甘蔗為祈求錢財能夠節節高昇 篙錢作為裝飾
2.牲禮 麵線 粽類 四果
3.鑽桌腳 被視為成年
4.七味碗,果品,清茶,酒各三小杯,雞酒油飯,一盤麵,六色菜碗,紅龜粿,兩根帶尾的甘庶,凸粉(粉餅)胭脂,生花二朵(圓仔花、茉莉花….等香花),扇子、鏡子、梳子、另準備一個臉盆裝水一條毛巾)鮮花一對(燈)蠟燭一對等可隨心意增加。 七味碗指七種不同的粿食或糕點,如湯圓,米糕,雞酒,油飯,桂圓,紅蛋,蓮子花生等,內容不限。
(右)
1.七娘媽亭
2.父親
3.母親
4.由父母親抬起『七娘媽亭』囑孩子由底下穿過,或匍匐爬過『七娘媽』的神桌,男由右邊、女由左邊、連續穿越三次,即被視為成年。
(左)
1.聽診器
2.臺灣首位女醫生 蔡阿信
3.蔡阿信 丈夫 彭華英
4.淡江女中
(中)
1.臺灣首位入選帝展女畫家 陳進
2.畫作 合奏女子
3.在畫作中常出現的摩登鞋款

(右)
1.臺灣首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 陳翠玉
2.1940年代護士服
3.淡江女中
(左)
1.嬰兒與胎盤
2.臺灣首位女醫學博士 許世賢
3.順天堂醫院
4.臺灣第一位女性省轄市長 銅像
(中)
1.摩登帽款
2.臺灣首位女記者 楊千鶴
3.日日新報社
4.賴和
(右)
1.礦石
2.台灣首位女地質學家 王執明
3.臺灣大學


(左)
1.高雄縣(合併前)景點 南門
2.臺灣首位女縣長 余陳月瑛
3.南北跑的標準配件 黑色大手提袋
(中)
1.臺灣首位女性戰鬥飛行軍官 陳君宜
2.飛行軍官制服
3.戰鬥飛行機
(右)
1.李登輝 前總統
2.台灣首位女性副元首 呂秀蓮
3.總統府
1.臺灣首位女性元首 蔡英文
2.榮登時代雜誌 封面人物
3.總統府
(左)
1.女權運動者
2.女權團體
3.送到行政元的訴求文件
(右)
1.家暴受害者
2.施暴加害者不分男女
3.受害者及4.兒女
(左)
1.女權運動者 彭婉如
2.女權火 照夜路 遊行
3.送葬行列 此事件使「婦女人身安全」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隨後婦女團體舉辦「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宣示「還我女人夜行權」。
(右)
1.葉永誌
2.行政院
3.2002年施行的《兩性工作平等法》,其中的「兩性」概念仍侷限於男女性別二元概念,歷經各方省思,立委黃淑英推動修正,於2007年三讀通過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並於2008年施行,將原本法條中的禁止職場性別歧視,擴大涵蓋禁止歧視不同之性傾向。
1.社團法人臺灣愛之希望協會 孟孟夫人
2.性別重建手術者 佳萱
3.國際陰陽人組織創辦人 丘愛芝
4.護理師 陳信宏
5.化妝師 小翼
6.自由藝術家 Navi
7.理科蔡蔡
8.多元性別議題發聲

台灣女孩16歲
Published:

台灣女孩16歲

Published:

Creative Fields